看到于山尴尬,常青藤立即道:“这些东西都十分相似,你看这个,就是玉珏,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玦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
“那些呢?”于山指了指放在玉珏跟前的其他东西,他就认识玉璧。
于山这么一问,恰好问到了常青藤的痒处,喜欢古玩的,一个人逛市场是最没意思的,最好是一群人,这样互相探讨着寻宝,是最让人高兴的美事。
所以很多古玩爱好者,会不时的巨型一次鉴宝大会,或者是一块组织淘宝活动,不是他们想要显摆,想要得瑟,而是信心痒难耐,特别是发现了好东西之时,如果没有几个同样懂行的前来一块鉴定一下,那就等于人生有了缺憾。
常青藤最喜欢玉石,所以只要是跟玉石有关的,他都感兴趣。
此时听于山也有兴趣,他自然高兴,常青藤拿起另外一块很像刚才玉珏的玉饰,解释道:“你看这个,这是玉玦,珏与玦同音,但两者又有不同,两者都是形如环而有缺口,但是从文字学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
珏,从字形上看,左边的王旁,也是玉,意思是两块玉在一起,所以珏是成对的,多见于出土古墓女主双耳侧,而玦则不然,玦只指环形有缺口的玉,通常为男子佩带,数量为一块,而就大小来说,珏比玦要小一些。
这种玉珏,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
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于山听常青藤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这次他知道,他是长见识了,没想到这个老头还真是有几把刷子。
“这些东西都是真的吗?”于山忍不住问道。
虽然不懂,但于山也知道,这里的东西,不可能全都是真的。
一听这话,常青藤笑的更加欢畅,他乐呵呵的道:“话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新老,而不应该说真假,玉石当中,很少有分辨真假的时候,只有质地的好坏。
比如这块玉珏,制作朴素,如果是老的,那么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风格,这个时期的玉饰,造型多作椭圆形和圆形断面的带缺环形体,除红山文化猪龙形块外,均光素无纹。
红山文化猪龙块(又称兽形块)形制特殊,形体普遍较大,有的块上有细穿孔,当是佩玉,考古发掘已经证实,该文化的大型块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
商代玉玦呈片状,你看,这个就是防商代的玉玦,尺寸一般在5至10厘米,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光素的,环窄,另一种为龙形玦,作卷曲龙形,龙张口露齿,背饰扉棱,龙身饰勾撤云雷纹,俗称‘假阳文’,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
这块是周代的,看着好像一样,但还是有点不同的,周代玉玦仍作片状,肉部明显宽于商代,中孔较小,并出现椭圆形块,玦身多为光素,部分饰弦纹、云雷纹,纹饰与商代相比有简化趋势。
龙形玦很少,且多无脊齿,春秋、战国玉玦数量最多,此期玉玦形体较小,一般直径在3至5厘米,玦体作扁片状,普遍饰有纹饰,素面的很少。
纹饰主要是当时流行的细密风格的蟠螭纹、蟠虺纹,用双钩阴线或宽阴线隐起加发丝线方式饰纹,动物形块简化成阴线刻交尾双龙、双兽纹玦,少数精品在两端透雕兽首形象。
汉代玉玦虽然出名,其实不多,风格沿袭战国,小玦不及战国时精致,此时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玦,直径在10厘米以上,应是佩玉或符节器。
宋以后出现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战国造型,宋仿纹饰多不合古制,块体比战国厚重,明、清两代伪古玉玦,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很难达到战国时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往往徒具古形,缺乏古意。
你看这些,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代的风格都有,所以就算全都是新工,也值得一看,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老板心不黑,这些新仿使用的是疆省那边的碧玉,虽然不值钱,但怎么也是玉石,带回去把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