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做功夫,“观”是观照,时时看着念头的起处,不动摇。
“自”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
一人都错认身体是自己,其实这里面的自己,是身体里面的真人,这真人才是我。
其实在于山的理解之中,这真人就是灵魂或者是神魂,而观自在心经之中记载,它具有能见能闻的功能,这一点于山却不知道,因为他的灵魂出窍,也只能做到能见,而能闻的功能,却是不具备。
下面记载的就更加难懂,比如,在观想的当下,一念不生,前念已断,后念不起,当中没有念头的时候,此时虽一念不起,但非木石无知,而是了了分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能见所见,能闻所闻,这就是自己。
但是一上来不念做不到,因为多生历劫,习气深重,还是要有个法来修,按照此法修行,能得天眼通,见到一些可怕形像,外道执相修法,可以出神,发挥本性所具的神通。
“一刻不在,便同死人。”就是行尸走肉,这肯定是描写灵魂出窍的状态。
这一点到是很像于山的经历,天眼通可以看到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出神,在这里肯定就是灵魂出窍,而发挥本性神通,就是发挥灵魂的神通,这一点于山也做不到。
看到后面,于山更加能够确定,这部《心经》是一部成佛的法,不是想想念念就行的。
一切众生能观自在,就是《心经》所说的菩萨,你不能,那么你就是众生了,而不是菩萨。
看完了这本观自在心经,于山有点行不明白。
这部心经与其说是残本,还不如说是一本功法的大纲。
经书之中,虽然说得模模糊糊,但处处都能够和于山得到的泰山五术相互印证。
如果没有泰山五术,于山肯定看不懂,毕竟云里雾里的,很难让人猜透其中的意思。
但有了泰山五术用来相互印证,却让于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这个东西,钱开元居然当做了一部普通的敛息诀?”于山记下来里面的内容,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这里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修神,也就是修成菩萨的方法,但里面也涉及到了肉身神通的修炼方法,比如天眼通,这就是明显的本命神通。
这些于山得到的泰山五术当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而对于山有所启示的还是灵魂的神通,这一点于山是没有涉略到的。
不过,外道执相修法,可以出神,发挥本性所具的神通,这是什么意思?
佛门的外道,在这里指什么?
结合上面的意思,肯定是指肉体神通,如果真是这样,佛门的这部功法就厉害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本功法,就是灵、体两面,一体修行的功法,可不是单独修炼肉身,或者是单独修炼精神的功法。
这个时候,于山想起了通灵术,通灵术可以修炼灵魂,也可以吸收灵气练气,这不是肉身和灵体一块修炼的功法?
“这么看来,最近停下灵魂的修炼,还真是做对了,刚开始我就走入了歧途,灵和体要一块修炼才是正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太过强大了,都不是好事。”
于山此时想来,却是有点后怕,他的灵魂相比肉体,已经强大了太多。
“可惜没有具体的修炼功法,只有这么一份大纲啊!”
想到肉体的修炼功法,于山有点发愁,而敛息诀肯定是其中的基础入门,算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基本功。
现在于山已经知道,神魂能够影响身体,身体又能够反过来影响神魂,修炼肉身能够让神魂得到神通,而修炼神魂,也能够让肉体得到神通。
“观自在心经,不知道能不能弄到全本,想来钱家是没有的,要是有,钱开元这只老狐狸,肯定不会把这么重要大纲放出来。”于山摇了摇头,开始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最基本的观想。
没有的现在不用想,还是先把握住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再说。
照见本我,就是心神沉入识海,做到内视,原来这最简单的一点,于山都没有系统的修炼过,也就没有做到内视。
此时于山内视,立即感受到了不同,他能够看到此时他的血管之中,流淌着滚滚热流,热流所过之处,一片热气升腾。
“人不是恒温动物,所以每时每刻都在流失能量。”于山立即意识到,体内的精气,正在不停的流逝,这一点就算他突破暗劲,达到了先天,也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