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七四章 长安见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作为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二十一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华夏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华夏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这座华夏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华夏历史的底片,华夏文化的名片和华夏精神的芯片。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华夏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华夏四大古都之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摇篮,华夏文化的杰出代表。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华夏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拥有着七千多年文明史、三千一百多年建城史和一年二百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作为华夏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而今,历经黄巾之乱还有董卓之乱,长安城却是变得犹如鬼城一般。

    当然,所为的鬼城,并非是说长安城荒无人烟。长安城内依然还有数十万的百姓,然而,如今因为朝廷被李傕和郭汜把持的缘故,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难以看到人影。即便能够看到有人走在街上,也是步履匆匆,似乎在害怕着什么。

    也难怪长安城内的百姓会有如此反应,实在是董卓祸乱所带来的危害。

    董卓最初把持政权的时候,是在洛阳。而董卓虽然残暴,也不想把洛阳弄的毫无生气,故而,董卓麾下的西凉兵,便对洛阳周围进行肆虐,惨无人道的屠杀周围村镇的百姓,从而冒充敌人首级,冒领军功。因此,在最早的时候,长安城内的百姓,或者他们的亲朋好友也曾受到西凉兵的迫害。后来,诸侯联合攻打董卓,董卓不得不退守长安,这一下,长安城里的百姓可谓是惊恐不已,唯恐残暴的董卓会对城内的百姓下毒手。不过,董卓还算有点理智,知道自己要呆在长安,并没有对长安城内的百姓如何;至于长安城附近的冯翊、扶风、河内、弘农等地则遭受了董卓麾下的摧残。真可谓赤地千里,不见人烟。

    虽然董卓已经丧命,但是,李傕和郭汜统帅的西凉兵依然把持政权,对于长安城的百姓而言,威胁他们的祸害还没有彻底清除。原本,长安城可谓是繁华如烟,街上人影如流,摩肩接踵,热闹至极。跟以往相比,如今的长安城内无论是上层的官员抑或是底层的商贩,都是见到一个。至于酒楼、茶肆等等,也都是门可罗雀,人烟稀少。如此繁盛的一个城池,却是生生的被董卓等西凉势力弄成这样,也不知他们造了多少的罪孽。

    “咦,他们说长安城有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又是何等的热闹,为何在这街上却是没看到几个人影啊?”郭钰的双眸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收回目光,却是一脸的失望之色,如今的长安城,明显与她从别人口中听到的极为不符。

    没错,走在长安城街上的三人,自然是前往凉州的段天涯、成是非和郭钰三人。

    贾诩自投靠到西凉军中,在第一次见识到董卓之后,就明白董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贾诩便将他的亲眷悄悄安排了一番,除了他自己外,无人知晓他亲眷的所在。因为贾诩预料到,跟随董卓这样的人物,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早晚都会失败。一旦失败,若是在逃跑之时,带着亲眷自然是不方便,一个不小心,说不定还会把命给丢了。因此,贾诩才事先做好了安排。当然,没有人知道,贾诩并没有将亲眷安排到其他地方,还是依然在他的家乡姑臧城周遭的村落。毕竟这年代兵荒马乱的,走太远也不保险,若是路上碰到贼匪,那样反而得不偿失。所以,贾诩用了一记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的计策,将自己的亲眷安排在姑臧附近,从而避免被有心人发现。

    要知道,从军的时候,并不是说从军就能从军,要交代自己的家乡所在,父母等情况。不要认为古时科技落后,但是,对于户籍的管理,却一点也不松懈,反而更加严格。而且。户籍还关乎到赋税的问题。因此,在古时候,一个人要远行,可不像很多书中记载的那样,说走就能走,要从官府那里取得凭证,然后才能出行。否则,若是没有这个凭证,在路上被官差打死都是白白送命,就如后世,要去哪个国家要办理护照一样。可见,古时户籍制度的严格。

    同样的,贾诩投军之后,这些情况都要交代。而贾诩作为一个顶级谋士,自然有他的解决办法。

    贾诩直接说自己是外出游历回到家乡之后,就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搬到哪里去。而因为贾诩是一个文官,故而,对他的要求也不严格。倘若是一个将领,他的亲眷必然要交代清除,否则,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