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的解释。袁常前世的时候,七、八亿的农民种田的税被减免了,只靠近亿商人的税收就壮大了国家,官员还个个吃的肥肠满肚,油水十足。可见商人的税收是何等的惊人。
“土地收归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还需你们讨论,然后再传达各郡县。接下来的另一项改革,则是要改变兵制。”
袁常作为一州州牧。有着地方行政和军事大权,故此,想要施行什么制度自然都没有问题。再说了,如今的朝廷自保的能力都没有,群雄割据。除非是那种真正愚忠的人,否则,对这样的局面都不会有任何的话说。即便是孔子后人孔融,都不曾对如今的局面发表过什么意见,其他人当然也不会说什么了。
汉朝实行的是徵兵制,沿袭商鞅兵法后的秦朝兵制。按规定,不论贵贱,男子在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据《汉书》记载,男子二十岁傅籍,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二十三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二十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二年兵役统称为“正卒”。如遇战争需要。还须随时应徵入伍,至五十六才能免役。汉还常谪发已科罪犯或徒隶等为兵,称为“谪戍”。按照这种兵制,很多人到死都回不了家乡。或者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是两鬓斑白了。
而到了东汉后期,也就是桓灵二帝的时候,徵兵制已经逐渐衰微,募兵制开始逐渐成为主流。
徵兵制是自古以来的兵制,这个兵制是极其严苛的。徵兵制是完成每个男子的徭役而实行的一种制度。所以,以徵兵制而征集来的士兵是没有粮饷的,全靠自己在战场上赚一点,如果不打战的话,那就是一点收入都没有。此外,武器和粮食问题还得自己解决,而到了天气冷的时候,还得写信给老娘做件冬衣,让老爹送来。打完仗,没有死的士兵则回去继续种田,战场上的事,好像梦一场,只把那黄沙战血染过的武器藏在地窖里,希望再也不要拿出来用它。
在如此情况下,战国时期的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的时候,提出了另一种兵制,也就是募兵制。
募兵制以苛刻的标准筛选士兵,一旦入伍则由朝廷发放粮饷,成为职业军人,而不像徵兵制那样战争结束了就送回家种田。此外,吴起还规定,一旦家中有男子入伍为兵,家中可免除徭役赋税,还给土地房屋,这种好事谁不想参与?故此,吴起提出募兵制之后,当时的楚国开始强大起来,以一国之力抵御韩、魏二国。不过,吴起的变法侵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最后吴起被乱箭射死,变法也被终止,而募兵制也就没有因此得到普及,只是时不时的被利用一番,直到东汉末募兵制才逐渐成为主流。这里就不得不说,吴起的变法虽然没有成功,却间接的影响到了商鞅变法。商鞅作为后辈,通过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个更加完善的变法思路,并且得以在秦国实行。其实,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都是强国之策,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利用商鞅变法成为最强大的一国,进而统一六国,根本原因还在于,商鞅变法能够在其死后继续施行。
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都是有开头没有结局,只是强大了一代人,并不能让国家一直强大下去。故此,变法能否强国的根本因素还是在于持续性。
东汉末年募兵制成为主流,也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要原因。
“诸位也应当知道,如今天下以募兵制为主,募兵制的施行,也是如今群雄割据的主要原因,诸位以为然否?”
每有战事开起的时候,郡太守或州牧便有权利征集士兵,无需向朝廷申请。因此,一旦哪个地方官员有异心,便可利用募兵制。随便找些手下假扮成反贼,然后便可募兵,逐渐壮大势力,接着再揭竿而起。而事实上,东汉末年募兵制所招收的士兵,其实战斗力是非常弱的。
西汉时募兵制是作为徵兵制的辅助和补充,召募的士兵为数不多,但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精勇之士,战斗中往往以一当十,战斗力极强;而到了东汉,募兵制成为主流,对于应募对象不再有所要求,因而士兵成分复杂,多以社会散闲人员、无业游民为主,也有农民、商贾、少数民族男子,甚至还有死刑囚徒,如度辽营即是由召募的死刑囚徒组成的,其他各要地屯兵也有不少刑徒。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素质低、战斗力差,而且军纪败坏。其实,单单看曹操和陶谦的战斗就可以发现这一点了。
曹操的士兵是招降黄巾起义时的青壮,经过一番训练便称之为青州兵。而陶谦除了最初招募的精锐丹阳兵之外,剩下的徐州士兵都是通过募兵制招募而来,陶谦被曹操干了几场,士兵损伤无数,随便一次招募就能招收数万士兵,哪里有这么多精锐给他招募,显然这些士兵都是些社会闲散人员、无业游民,没有饭吃,才去当兵吃口兵粮填饱肚子而已。所以,陶谦才会被曹操打的龟缩在下邳城不敢出战。
在募兵制成为主流之后,其弊端也就一览无遗。除了召集的士兵战斗力差、素质低,军纪败坏之外,也很容易造成地方势力割据。募兵制召集的士兵只知将领,却是不知朝廷,因此,历朝历代,往往一个将领造反,麾下的士兵都有跟随,便是因为募兵制的原因;此外,募兵制召集的士兵钱粮却是由朝廷支付,也会很容易使得朝廷国库空虚,无力支付。
所以,募兵制必然要改变,否则,战斗力提不上来不说,还会存在诸多弊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