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时间看报告,也十分关注前线战况、或者APOS的生产状况,阿达民仍必须承认自己“一无所知”。
身为主人,他岂但一点也不明白,“盘古”怎样抵挡AMA的攻势,
也不明白在现有态势下,GPL,应该怎样组织生产、调配兵力,才能对AMA大区构成最有效的压制。
但是很显然,这一切,在算力需求屡创新高的“盘古”眼中,则驾轻就熟。
从北大陆上的“南北战争”爆发时起,GPL大区的“全产机”体系就进入完全的战时体制,不仅如此,方然从报告中得知,先后占据滨海边疆、乌拉尔与东尤洛浦大区,并部分获得中大陆腹地控制权的GPL,正在大力扩充核武库。
这一度让他十分惊讶,然后才意识到眼下GPL的战争态势,已经与ENP时代大不一样。
曾几何时,掌控北大陆上的NEP,核弹也好,载具也罢,都被认为是性价比太低,而不被管理员们所看重,毕竟交战双方毗邻,远程火力投送的需求并不大。
但现在,被大陆的一条战线,则无法承载无穷无尽的作战单位。
任凭战争形态怎样变化,交火线,只有一条,“紅军”与“伊甸军”的近三千万大军犬牙交错、分布在战线两侧,从防空阵地到野战机场的设施,都很难布置,这时远程火力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要越过成千上万公里去打击对手,核弹头的效率,会比常规弹头可高出一大截。
即便考虑到损耗,“伊甸军”与“海盗”的拦截比例,从中大陆发射战略导弹,向AMA纵深投掷热核弹头,仍然是一种费效比最高的选择。
否则,便要出动一大批无人机,战损率也太高。
凭借西伯利亚的资源,扩充核工业规模,“盘古”的类似决策太多,基本上,其行为与一个高效的人类管理团队别无二致。
区别只在于,其决策的效果要好太多,而且从不会有二心。
战争,在当今时代,不仅不再需要人担当士兵,甚至,也不再需要人担当指挥官。
身为阿达民,只需决定“要不要开战”,其他一切事无巨细,皆可以由能力远胜于人的“强人工智能”代劳。
因而,作为GPL的主人,方然也得以从繁重事务中(暂时)解脱。
接受脑神经系统的维护措施后,一段时间内,他都待在赤塔周边的某医疗中心,接受一系列检测,观察药物是否如预期般生效。
每天按时作息,接受监测,身上带着许多传感器活动,不太方便,例行的游泳等健身活动也暂时削减了时间,不过,借助“替身机器”,阿达民仍得以在GPL土地上自由行动,前往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当年深秋,东尤洛浦平原一片大雪纷飞,“替身”搭旋翼机,降落在茅斯考环带内。
战争绵延多年,加之不计后果的破坏性开发,盖亚表面的气候已经变得越来越反复无常,秋天,在尤洛浦平原已近似成为了历史,踏着积雪前行,冷风吹过无甚感觉的面颊,方然眯起眼睛,打量着银装素裹的茅斯考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