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一人独行,完全无法指望任何同类,即便治下研究机构里的专家,学者,也只能供驱策、而无法共疾苦,研发“强人工智能”的动机,是否也包含着对这种绝对孤独、绝对寂寞的某种畏惧呢,自己也说不明白。
决策,继而行动,不惜代价的巨大投入,终归有所收获。
西历1497年的某一天,用餐时,方然接到NEP_791机构发来的报告,呈报的特殊事件节点,让他看后为之一振。
兴奋,当然是有,与此同时也感到深深的紧张。
怎能不紧张呢,毕竟,
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某种程度上,创造出了超越自身的存在。
“强人工智能二号机”,项目代号“混沌”,该系统在持续70小时的运行后,开始向存储器中增添数据,直到今天,上电运行后的第693小时14分45秒,系统提取的刷新数据,显示其推导出的某条结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也就是人类未曾知晓的、崭新的数学知识,是这样吗。
简单浏览报告,方然明白了这想法不一定正确,以NEP大区的数学研究机构,并不太可能掌握这世界上的所有数学知识,FSCIM体系里的数学领域相关知识,也远没有完成100%的定义,所以这断言为时尚早。
不过,基于FSCIM体系的解析,“强AI二号机”推导出的结论,是NEP大区内的数学家们未曾得见,这倒是一个基本确定的事实。
西历1497年3月23日,历史上头一次,人类借助AI“得到”了某定律的证明。
定律的具体形式,身在领域之外,方然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的很透彻,总之是数论中的某个命题,其冷僻程度,并没有形成猜想、并以提出者进行命名,看到结论后,包括NEP_705、706等机构里的数学家们,也多少有些意外。
当然,他们中的所有人,并未被告知“这是一份来自AI的证明”。
NEP_791研发组的成员中,也有数学专家,因为知道这一份看上去平平无奇、至多“挺有技巧”的证明是来自于谁,而抱有极大的兴趣。
但他们研究之后,并说不出,这条看起来有点意思的性质,究竟是迄今为止无人发现、无人问津呢,还是作为一个没有显明价值的小结论,曾经被数学研究者们发现,并随意的放置在一边,没有格外关注。
这一情形,在旧时代的技术条件下,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新时代则实属寻常。
旧时代的人类文明,凭借发达的通讯手段而联系在一起,数学领域的绝大多数成果,都会迅速传遍整个学术界。
哪怕是那些没多大价值、探索难度低的结论,迟早也会被收录到位于联邦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基础信息数据库”……
简单浏览报告,方然明白了这想法不一定正确,以NEP大区的数学研究机构,并不太可能掌握这世界上的所有数学知识,FSCIM体系里的数学领域相关知识,也远没有完成100%的定义,所以这断言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