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眼神到时间的尽头。
那又要怎么办呢,1495年的1月1日,吃早餐时感慨岁月如梭,方然又一次想到了自己与这世界的前途命运,然后才蓦然惊觉,距离上一次的报告会已过去了那么久,可直到今天,自己居然还没有任何的具体行动。
是因为对前途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吗,好像是,但分明又不全是。
而是一种逃避,因永生的宿命般悖论,而心生逃避。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天,斯蒂芬*霍肯的陈述,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一段科学研发之动机的陈述。
诚如霍肯教授所言,面对喜怒无常的大自然,人类文明从诞生时起就别无选择,倘若没有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研究,直到今天,人们也许还会生活在树上,面对天地束手无策,风霜雨雪瑟瑟发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成就。
然而,一旦出于新奇、或者迫于自然选择的压力,走上探寻科学技术的路,从那一刻开始,直到遥远未来的轨迹,也随之而注定。
从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到替代脑力劳动,直到机器在除科学研究之外的一切领域取代了人,这条路,没有分岔,没有折返,客观规律决定的变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直到文明走到今天,在定居点内苟延残喘。
在这过程中,身为偌大一片土地的管理员,除随波逐流外,也并无力改变这一切。
探寻科学技术的路,通向何方,今天还无法看得真切,自己却已经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那么终止这一切可以吗:
停止一切严肃的科学研究,让人类的科技停留在今天的水平,对游荡在已知边界之外的诸多领域,不论深空探测、生物工程,还是AI的自我意识,这一切研究统统停摆,是否就能避免遭遇那未可知的将来呢。
能,还是不能,方然并说不清楚,但他却明白,这想法根本不切实际。
命运,倘若能在一念间改变,那还叫什么命运,即便自己自作主张,锁死NEP大区的一切科学技术研发,就像对待危险的IT领域、和烧钱的太空探测那样,其他大区的管理员也不会跟进,反而只会利用这一机会发难。
再进一步,即便“那个人”掌控了整个盖亚,然后锁死科技研发,那又如何,难道弃追寻永生的目标于不顾吗。
哪怕只是出于活下去的念头,研究科学技术,也是唯一的出路。
更不用说,霍肯教授最后表达的意思,长远看来,人类文明除竭尽所能的研发科技外,也别无选择,哪怕自以为可以盖亚表面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或者说,在这高悬天际的牢笼中混吃等死,也保不准会有其他星球的文明造访,甚或带来天大的危机。
宇宙之大,即便迄今为止,人类都还未发现任何一丝地外文明存在的迹象,但这种可能性始终无法排除。
着眼于当下,身为管理员该关注的,无非是命运,方然也提醒过自己,应该集中精神应对眼前的局面,而别去思考那些一点意义也没的遥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