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逆差的联邦更加不满,在工场主看来,流入的进口商品挤占了市场份额,抽走了联邦经济的流动性,对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是天大的坏事。
然而另一方面,倘若将话筒递给联邦平民,听到的又会是另一种声音。
平民的看法,用不着亲自上街采访路人,方然单从联邦购物网站的页面、和超市的货架,就能窥见端倪。
作为发达国家的联邦,大量进口的初级工业品几乎全由平民消费。
在普通民众看来,进口当然是好事,否则以眼下的就业水平,和着实堪忧的收入,到哪里去采购如此廉价、质量也还说得过去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在联邦工场主看来,这种流逝利润的渠道,则最好被完全杜绝。
过去的情形是这样,但是在今天,西历148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则越来越呈现出完全迥异的新特性。
工业消费品,传统的国际贸易一大品类,在列强纷纷迈入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占比日渐萎缩,不仅如此,对究竟是进口、还是出口此类商品,联邦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矛盾几乎完全消失,而呈现放任自流的新态势。
原因很简单,不仅在联邦,盖亚其他列强的民众,也因为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浪潮而大批失业,消费能力一跌再跌。
当越来越多的人囊空如洗,甚至连每日三餐都艰难维系时,再有多少价廉物美的舶来品,也不会有销路,各国放任这些品类的商品进出,无非是出于维系社会起码的运转、起码的秩序之考虑。
在IT巨头与转型产业巨擘的挤压下,像面粉、牛仔裤这些传统产业的工场主,话语权日渐式微,无法再影响联邦的贸易政策。
与之相比,资源、能源的进口与诸如APMS等尖端品的出口,则是备受关注的新焦点。
联邦也好,其他列强也罢,国际间贸易的根本作用,绝非满足本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所需,而是要从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进口矿产、原材料与能源,同时对外倾销其利润丰厚的尖端产品。
打着相同的算盘,甚至,列强间还会彼此算计、觊觎,新时代的贸易冲突,几乎完全是因争夺矿产、原材料与能源而起,产品倾销则在其中推波助澜。
盖亚,人类共同的家园,自然资源的储量无疑是巨大而丰富的。
然而想到另一句话,“盖亚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在信息技术的催动下,完全脱离了实际消费能力的基础建设、产业升级与“自产机”之类创造,让联邦等列强的产业规模一直在攀升,进而,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剧烈。
譬如能源,借助页岩气技术,联邦的原油产量在十年前就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无限制扩容的需求面前,却仍然捉襟见肘。
至于工业原材料,更大部分依赖进口,甚至已经将一些小国的资源攫取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