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只有地位低下的父母,才会拥有这样的眼神?不求回报的望进你的心灵深处?
像马王爷望着马寻欢的时候,眼神里都是占有,是控制,是不容反驳,稍有不如意,会喝斥甚至会威胁……
像自己的母亲,当今的太后,打小见了面,只会千叮咛万嘱咐,你要这样做,才能得到你父皇的欢心,才能表现的超越其他兄弟,才能荣登宝座,才能保住皇位……
父子母子的亲情,反倒淡漠的没有痕迹了。
小皇帝揉着后脖颈儿,眼神里透出几分无奈。
一道急招黑白花奶牛的皇命,却长了翅膀似的飞向了周边地区。
几个孩子的饮食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对加餐的主食也不那么抗拒了,小脸红扑扑的,众星捧月般被送去了祭坛。
当然,那个不放心的母亲,是一定要紧紧跟随着的。
白老二的加班加点有了效果,三辆古里古怪的人力车,被两只脚蹬着就可以行走起来,统一服饰的车夫,统一服饰的丫鬟,抱着三个统一服饰的福娃,招摇过市。
去掉了车厢遮挡的三轮车,涂了鲜艳的漆色,一格一格排列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效果,再加上三个福娃的离奇传说,那阵势,就不是一个“轰动”可以形容的了!
在御林军的前呼后拥中走街串巷,路过马王府门前的两尊大石狮子,竟然,马家的当家人全部在场,老太太也被瞎眼的媳妇给生拉活拽了出来,说是让老人家也沾一沾福娃的吉祥气息,“马寻欢”,便紧紧搀扶着老人的胳膊,静立在身后。
“小老大”的车夫,理所当然是白老二,交给别人他可不放心。
似乎是心灵感应,兄弟两个的眼神,刹那间汇聚在了一起。
白老二的眼眶一热,一声“大哥”差点儿呼唤出来,脚下一顿,又终于继续蹬动轮子,缓缓离去。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马将军”,已经高高在上,当弟弟的不能帮忙就算了,还能去添乱吗?
马王爷扶着王妃,黑着脸久久无语,王妃双手合十,嘴里喃喃的嘟念着什么,眼睛紧闭着,眼角儿,依然又隐隐的泪痕。
只有啥也不知道的马老太太,揉一揉老眼昏花的眼睛,拍怕孙子的手掌说道:“祖母老啦,现在看谁家的孩子,都跟自家的孙子一个模样,欢儿啊,你得赶紧成亲啊……”。
三轮车、马车、浩浩荡荡的御林军,组成的队伍,终于绕城一圈儿,到达了皇宫西门,一进去,就是目的地——社稷坛了。
祭坛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即西侧。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
这座祭坛的名字,就叫做“社稷坛”。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先人们把他们对神的感悟融入其中,升华到特有的理念,如方位、阴阳、布局等,无不完美地体现于这些建筑之中。
古人认为,祭祀活动是人与神的对话,这种对话通过仪礼、乐舞、祭品,达到神与人的呼应。
现在,阿圆来到的就是整体布局略呈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垣,占地面积巨大的“社稷坛”上。
内坛红色墙身,黄琉璃瓦顶。每面墙正中辟门,北门为主门,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三座门,黄琉璃瓦歇山顶,通面阔20米,进深7米,三座门均为拱券式。
按照古代天为阳向南,地为阴向北的理论,社为土地,属阴,所以坛内主要建筑均以南为上。最北为戟门,戟门南为享殿,又称拜殿,本来是专为皇帝到此祭祀时休息或遇雨时行祭之处,此刻,就拿来做了三个小娃子的休憩之处。
最顶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个圆形祭坛上,空荡荡摆着一张长长的木桌,一柄宝剑几张黄表纸,孤零零的搁置在桌子上。
正前方与左右三个角,各设一个木质的圈椅,是阿圆画的草图,仿照的前世的宝宝椅,可以从孩子腰间缚住,安全又舒适。
每张宝宝椅上方,还设了皇家专用的一顶华盖,可以阻挡夏日里耀眼的阳光。
三个丫鬟在休息室给宝贝们换好了尿布,就送上了祭坛,老大位于正中最前方的位置,两个小的按照“男左女右”的方位就坐,东方大人检查过一楼的众道士和僧侣的各就各位唱文诵经之后,又在二楼安置好皇室贵人,才在一片“咿咿呀呀”的唱诵声中走上祭坛。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