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城到襄阳,水路足足有八百里,因为大雨再加上逆流行驶,游轮整整走了一个白天,到了快黑的时候才到襄阳城码头。
在这里已经雨住云散,满天霞光照着古城襄阳,城砖楼阁飞檐,沐浴在金碧辉煌之中。
而让赵长安等人意外的是,丹江那边居然过来了几个县级领导在码头迎接,而且已经在古城安排好了一切食宿。
晚饭之后,赵长安和景岫,刘翠,曾晓晓,潘高,陈栋,祁小琴,——
一大群人夜游古城城墙怀古。
景岫背着吉他,出门的时候赵长安让她放在酒店,她笑着拒绝:“我其实想坐在高高的城墙上面,没有听众,自由自在的弹一曲我自己写得歌。”
“今晚你就能实现,不过我不是听众,我是评委。”
“那好,赵评委,请您指教。”
这个时间还不到晚上九点,天气凉爽,城墙上有很多随便转转的本地人。
“既然难得来一趟,虽然咱们还年轻,可也很有可能一辈子不会过来第二趟了。不如咱们来一个行为艺术吧,把这个城墙的垛口上面点燃一支蜡烛,遥想奠基1235到1273,那场长达38年的国运之战。”
赵长安站在高大的城墙上面,看着不远的汉水,对面的樊城,远方的暗蓝色的天宇,心里感叹无比。
提出了这个小建议。
这是这么个弹丸之地,却是决定了宋元两国的兴衰,
真是恨不生在当时!
“好呀,好呀!”
“有意思!”
“那得多少根蜡烛?”
此时,夜凉如水,城墙上面只是流动着微微的风,赵长安的建议顿时赢得了一群女孩子们的赞同。
不久,整个襄阳城的市民们惊奇的发现,在高大的城墙垛口上面,不断的亮起来一点点的红光,在整个城墙上面蔓延。
赵长安和景岫一组,景岫提着一大袋子蜡烛,赵长安负责点蜡烛。
其余的人也都是两人一组,分段点蜡烛。
两人一根根的点到一处城楼,这里是古城管理处,有一个老文艺工作者在这里值班,饶有兴趣的望着这群小青年瞎浪费钱。
“你啥时候唱你的歌,我都等急了。”
赵长安对景岫写得歌,确实很好奇。
“谈不成了,你看现在人越来越多。”
随着这个1.4×1.5km的城墙上面,亮起越来越多的蜡烛,吸引了大量的市民蜂拥而来,想要实地看一看。
“那就我来一首吧,算是先给襄阳献上我的祭奠。”
赵长安从景岫手里拿过那把夏威夷相思木吉他,笑着走到那个老文艺工作者的面前:“大爷,可以借你们的广播,我给襄阳送一首歌好么?”
一边说话,一边递上了自己的学生证。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还是非常受到礼遇,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融办成。
“复大的,不错!不过你要弹吉他唱歌,在这里我管不了,可要是借大喇叭,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大喇叭可不是只这一个,而是整个城墙十几个,一响起来,整个襄阳城都能听到。”
“你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