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单独行动的是沙贝,这倒霉孩子第一天自助餐选了面炸跳跳鱼。
跳跳鱼属于虾虎鱼科,两栖类,和一般常见的泥鳅差不多,十几厘米长,生活在近海岸滩涂处的烂泥地里,穴居动物,在沙滩上爬行弹跳,速度超快(《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介绍),特别不好抓。
沙贝既然选了,就必须动手抓,制作组给他找了个钓鱼高手教他,六十岁的彭老爷子,三亚本地人,一手长吊杆甩的神乎其神,抓跳跳鱼对他来说如同吃饭那么简单。
但对沙贝来说,那就苦了,他不能作弊,指望去挖泥滩洞穴那是做梦,他只能用长达五米的吊杆去勾抓跳跳鱼!
盯住目标,甩杆,猛的拉扯,沙贝重复了上百次这种动作,无一例外,全部勾回来一团烂泥和残渣,他快要崩溃了……
“祸从口出这句话一定是形容我的,不对,是祸从口入!”
戴着防晒斗笠的沙贝满身烂泥,对着摄影机惨兮兮说道:“我不就是看到跳跳鱼很少见嘛……我不就是管不住这嘴嘛……你们制作组还有没有人性?能不能用泥鳅替换呀……”
沙贝充分展示自己的综艺天赋,苦中仍然不忘作乐,搞笑卖萌。
他的跟拍组是幸福并痛苦着,幸福是永远不缺笑料,比如现在沙贝看到三米外的一处跳跳鱼洞穴,他不顾形象哇哇叫着去挖,却没站稳,噗通扑在泥地中,整个人都泡在泥水里了。
痛苦的就是,沙贝的思维跳跃非常快,而且动作夸张,摄影师刚刚打算跟紧拍摄,结果被飞溅的泥水洒了一脸,连镜头都差点糊住了!
最后一组是杨安和李经天,他们俩是会水好手,跟随专业的潜水团队,三亚当地鱼牧局和海事局的专家,以及大批跟拍摄影师,乘坐快艇前往深海,距离海岸线几公里远,寻找最合适的地方,提前做后期节目的布置。
码头上,杨安看着自己的船队,四艘快艇,两艘救援船,还有一艘没有靠岸,等在前方海域的渔政船,兴奋喊道:“出海啦!”
快艇马达响起,征途开始!
杨安和李经天坐在快艇上,先行驶到渔政船边,然后在专业海事专家的解释下,沿着海图行驶。
出于安全考虑,制作组在距离海岸线五海里的一处小岛边选定位置,那里有一大片海洋渔场区域,有一处深度超过40米的海沟,洋流对冲情况比较平稳,天气预报最近半个月也没有龙卷风和高低气压,录节目应该是没问题的。
等在小岛停靠补给后,两艘救援船和快艇都开出来了,杨安和李经天吹着海风,心情无比愉悦。
李经天凑过来问道:“杨哥儿,来这里干什么?深潜捕捞渔场的贝类和龙虾?”
杨安指着座位旁的设备袋:“穿上装备,咱俩一起下去玩玩!”
前面那艘快艇慢慢停下来,孙大炮扔下救生浮筏,船上几个蛙人教练带着水肺工具跳下水,露出水面后,对着杨安这边打招呼。
杨安换泳衣和面罩,说道:“我之前说练过七八年游泳,那是从十岁开始的,我一直在游泳池,最多也是在江里浅滩边,从来没有进过海洋,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同样是第一次挑战。”
李经天惊讶,回头看了看跟拍的摄像机:“啊?这都开始了?”
杨安笑道:“还没,今天咱俩先试试。拍个花絮也好!”
两人依次跳水,摄影师也扛着防水设备跳下来,三人一起游向前方的黄色救生漂浮筏。
“嗨丽萨!”
杨安和蛙人教练打招呼,是个经验丰富的女教练。
丽萨仔细检查了一遍两人的装备,潜水手表,呼吸面罩,潜水镜,灯光信号棒,蛙鞋,再做出几个潜水手势,杨安和李经天都正确应答了,她觉得没什么问题。
但她比较担心跟拍的摄影师,指着漂浮在不远处的镜头问道:“扛机器的也要跟着下潜吗?有几个人?”
旁边快艇的孙大炮高声解释道:“我们预定安排是三个专业摄影师浮潜拍摄,还想请你们的蛙人深潜跟拍,也要两个。”
杨安问道:“船上呢?”
孙大炮喊道:“艺人快艇上留三个,救生船一个,渔政船三个。”
杨安算了算人数,也差不多了,并非所有的摄影师都敢来海拍,高清摄像机也是奇贵无比,万一损失一台也会让他肉疼的。
李经天第一次接触到幕后制作,听到这些对话,吓得脸色有些白:“那么多深潜摄影师!你是玩真的?”
杨安哈哈大笑:“丽萨,准备好没有?把这小子拖到十米以下!”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